前陣子幫商周 良醫健康網 寫的人物專訪上線囉!
這次訪的是在地的老醫師,網路上幾乎沒有任何資料,唯一的線索就是google的評論:「......看張醫師慢慢變老其實也有點不捨,不知道他還會堅持崗位多久,有給他看過病的是一種福氣。」
昔日的小病患長大了,短短幾句話,道盡老醫師在地方上的好人緣。
-
採訪的時候,老醫師說起他剛執業的時代背景,對我來說有點像是上個世代的故事。昔日醫療院所不普及、沒有全民健保,擔任公務員的爸爸月薪僅600元,但生病打針拿藥,眨眼就是一張百元大鈔,所以他從醫的理由十分簡單:「家裡人多,需要一位醫師。」
困窘的成長背景,造就刻苦認真的心靈,張醫師在家人期待下,成為北醫第四屆學生,畢業後,他不追求尖端醫學、放棄海外研修的機會,選擇回到家鄉服務,理由同樣簡單:「想照顧故鄉的孩子。」
40年過去,新的診所在地方上接連開幕,從外到內比氣派比舒適比裝潢,但張文宗小兒科的診間依舊維持當初的樣貌,木作裝潢上褪色的卡通插畫與新出版的衛教資訊層層疊疊,模糊了空間裡的時光。
昔日哭鬧不休的小病患長大、成家,再帶著孩子回來找他.....歲月讓他從醫生叔叔變成醫生阿公,但熟悉的老診所與穿著白袍的身影,在無數的家庭裡成為一股安定的力量,陪著地方上的孩子健康長大。
-
謝謝主編筱庭的邀請❤️
有各種文字採訪需求請找啾啾~
#啾小姐記事本